欠薪、闭店、拖欠5700万元,沪上曾经的顶流面包店陨落
「核心提示」克莉丝汀被称为长三角地区“陪伴一代人长大的面包店”,在经历长期经营亏损、现金流紧张,最终于近日关闭了线下所有门店。曾今的行业翘楚为何只剩下一地鸡毛?作者 | 佘伟航编辑 | 邢昀3月10号,克莉丝汀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,公司因为现金流紧张和经营不佳,目前拖欠店铺租金、供应商货款和员工薪酬总额达到5700万,所有线下门店均已关闭。成立于1993年的克莉丝汀,曾经是上海滩的顶流面包店,2012年还在港交所主板上市,成为“烘焙第一股”。但在上市后克莉丝汀却连续亏损多年,从近几年的关闭部分店铺演变到如今的全部门店关闭,曾今的行业翘楚为何只剩下一地鸡毛?1、拖欠薪资,卡券失效“目前工资只发到2022年9月,社保只缴纳到2022年6月,目前很被动,公司很多同事去劳动仲裁,都石沉大海”。沈兰是克莉丝汀总部的员工,平时负责商品研发工作,在克莉丝汀已经工作超过20年的他告诉《豹变》,自己目前被公司拖欠了接近5万元左右的薪资。由于克莉丝汀并没有正式“裁员”,导致很多员工处境被动。“他们目前没有发裁员通知,劳动关系还在克莉丝汀,我们要么主动离职,否则也无法重新找下一份工作”。一边需要四处维权讨要本应该按时发放的薪资,一边无法重新寻找工作,这让很多像沈兰一样的员工对未来生活感到忧心忡忡。在谈起未来打算时,沈兰无奈地说道,“我已经40多了,这个年纪重新找工作也有难度,目前很焦虑”。除了员工,克莉丝汀的消费者目前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。“我目前卡里还有500块钱,一直没用,最近看到新闻,才知道倒闭了”,消费者陶笑告诉《豹变》,克莉丝汀线下门店都关闭了,自己的卡也跟着作废了。让陶笑感到愤怒的是,克莉丝汀并没有提前通知,直接“悄无声息”地关门,并没有对已经充值的消费者负责。社交平台上,有类似遭遇的消费者不在少数。2、从千店明星到跌落作为烘焙产品的连锁经营商,克莉丝汀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投资烘焙企业之一。其店铺大多开在了江浙沪地区,被称为长三角地区“陪伴一代人长大的面包店”。迅猛发展后于2012年上市,成为烘焙第一股,一时间风头无两,但从2013至2021年,公司却经历了连续9年的亏损。财报数据显示,从2019到2021年,克莉丝汀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为-2.24亿元、-1.1亿元、-1.7亿元,经营长期处于亏损状态。同时,克莉丝汀的门店数量也在不断缩减。巅峰时期,克莉丝汀国内拥有接近千家门店,2022年中报显示,在报告期内94家门店因收益不佳、租金急涨、翻新装修不易回收等因素,在评估后关闭,到2022年6月底,门店数量剩246家。而到2023年3月10号,克莉丝汀所有门店都遭遇闭店。克莉丝汀跌落神坛背后的原因,既有疫情影响,也有公司自身原因。长达三年的疫情管控,让线下烘焙店铺失去了往日的流量,包括克莉丝汀在内,许多餐饮店的日子也都不好过。一边是营收的减少,一边是雷打不动的房租和员工开支。但是疫情只是放大了克莉丝汀遭遇的困难。作为老牌的烘焙店,在积累人气和口碑之后,克莉丝汀并没有很好的抓住赛道红利,其产品种类相对较少,主要包括提拉米苏、 奶酥小方、慕斯蛋糕和蛋挞等,产品的流行度和新鲜感较低,产品上新速度也远不如同行。有网友还反映,在2022年8月起,克莉丝汀的产品还出现涨价的现象,一个蛋挞由原来的4元涨价到了6.5元。在各种新品牌、新产品加速涌入,竞争激烈的烘焙行业,克莉丝汀产品没有竞争力,价格上涨更劝退了一批客户。除了疫情和自身产品的缺陷,沈兰告诉《豹变》,拖垮克莉丝汀的还有公司高层的“内斗”。2017年9月,克莉丝汀的多名股东要求罢免克莉丝汀创始人罗田安董事职务,同时委任林煜、洪敦清担任公司董事。此后,罗田安多次提请召开股东大会试图重新夺回公司控制权,并多次举报克莉丝汀“以不诚实方式处置集团资产”、“涉嫌滥用集团集资活动所得款”等问题。多年的内斗拉锯战不仅让公司失去稳定的经营环境,也让管理团队无心运营,无法腾出时间与精力应对市场竞争,最终拖垮了公司,出现内忧外患的局面。如今只剩下一屁股债务的克莉丝汀,已经被市场判了“死刑”。烘焙第一股的轰然倒塌警示着行业其他对手,修好内功,全身心经营好业务,否则只能被市场淘汰。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